推行普通話無可厚非,然而若因此而粗暴扼殺粵語,則罪不可恕。最近,有政協建議廣州電視台把粵語播音改為普通話播音,被內地傳媒狠批諂媚.
有論者指,以先進、通俗、低俗的區分法來定義文化的思維,基於部門利益和部門權威來管制文化的方式,才是中國文化內在的阻礙。文化不是廣播體操,一聲令下,所有人整齊劃一,按第一套做、按第二套做。留得下的文化,多從自選動作和自創動作中產生。文化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你不能命令所有的花同時開放,或發出同一種香氣,然後說:好和諧啊!
粵語成為強勢方言,非關「霸道」,那是自然發展的結果。粵語有發達的方言文化習俗傳統,加上省府又在廣州,經濟發達,是全省的經濟、政治、文化、科技中心,吸收外來物事比較快,近年來,口語方面就吸收了不少香港詞語,如「的士」、「士多」、「爹哋」、「媽咪」、「發燒友」等,更傳神生鬼的如「咪神」、「爆乳」、「飛Bra走奶」、「破彈」、「賣大包」、「谷事業線」等,被娛樂版編輯用得出神入化,版面頓時活色生香,十分之3D,立體到唔會「裝假狗,瘀到嘔」。
粵語既是強勢方言,不少客家人、潮州人努力地學習粵語,以會說粵語為時尚,特別是與粵語相毗鄰的客家、潮州邊緣地區,有許多青少年認為本地話「老土」落後,產生一種自卑感,乾脆以粵語交談。有研究方言的內地學者指,再過 一兩 代,估計某些方言會為粵語所取代。粵語方言,的確存在發展的硬道理。
施友朋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00723/00184_007.html
的士: Taxi的香港音譯, 計程車 士多: Store的香港音譯, 小商店, 雜貨店
發燒友: 形容對某一事物特別有研究濃厚興趣及死忠的人
咪神: 這個應該是從台灣傳到香港的潮語吧. 咪神=擁有漂亮胸部的女人
飛Bra走奶: 飛=除去; Bra=胸罩; 走=走光; 奶=女人胸部; 意思就是胸部走光
破彈: 破=破殼而出; 彈=女人胸部; 形容胸部幾乎濟爆露出的地步的意思
賣大包: 大包=女人胸部 谷事業線: 谷=擠; 事業線=乳溝
裝假狗: 裝假胸 瘀到嘔: 瘀=丟臉, 羞死, 出醜; 嘔=吐; 意思是感覺很丟臉到想去吐
後記: 真的出神入化, 我打完解釋我都有點頭暈了, 都是那個那個……….
為何國內撐粵語愈演愈烈?
http://liberalstudyeveryday.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30.html
我本來覺得這個新聞沒那麼嚴重,但昨天早上在一家旅館吃早餐時,遇到廣東旅行團,一個嫲嫲帶孫女看自助式的菜色,他們用普通話交談,小女孩這個也
不吃那個也不要,弄的老人家不知如何是好,我跟小女孩講,奶奶帶妳來台灣玩,妳要多吃點,這些都很好吃,而且只有在台灣才吃的到,老人家趁勢夾了菜
放到盤子裡,問了那位婆婆,才知道他們是廣東來的,如果連嫲嫲都要跟孫女講普通話,那真的事情就嚴重了,到時下一輩都不會講方言,怎麼跟老人家溝通呢?
台灣就是推行國語多年,很多都市長大的小孩,回到鄉下家裡,都不會用台語跟祖父母溝通,還要爸媽翻譯
其實如果她們只是因為在台灣, 台灣是講國語的, 而尊重的用國語交談, 這樣是禮儀的一種表現, 如果是在自己住的廣東, 自己又是廣東人, 又是講廣東話的, 這時候用國語交談反而是感覺奇怪的.
你當時有沒有問她們為什麼不用自己語言對話? 如果沒有呢, 可能就如我的想法. 如果有問, 那就是你說的問題了.
不過說真的, 說是廣東人, 真的不一定會說廣東話. 例如住廣東的新一代客家人, 他們不說客家話, 他們說國語(普通話)的. 他們認為客家話是鄉下人在說的. 還有的就是其他類似的方言, 不是廣州話呢.
要說到這些, 真的很複雜.
說真的 我的爺是潮州人 他說的是潮州話 和台灣閩南話還滿接近的 但是我還是不覺得聽閩南話 講閩南話 有什麼親切感 反倒是從小很少聽過的粵語 (因為政府的國語教育政策 所以除了閩南語以外的方言 幾乎都被打壓 連看些港劇港影也要被迫聽國語的或是閩南語) 一直覺得很親切 所以學習得也很快^^
現在可以用粵語和人 稍微的小吵一架^^
你爺爺是潮州人, 那就應該是講潮州話. 同閩南語的確很接近, 之前回香港時, 在地鐵有遇到一男女是潮州人, 他們在說潮州話, 我都有一些聽的懂呢.
不過住在香港的潮州人都會說廣東話.
你是在網上線上用文字和人吵吧?
我有時候也覺得那些 老是以自己的普通話才是正宗華語主義的人 很奇怪 深深不知 其實普通話根本就是滿化的漢語 所以普通話的英文mandarin 諧音唸出來 就是偉大的 滿大人
但是真沒有想到 當初的滿異族語 竟然變成官方華語 正統漢語卻淪為方言TT 所以要復興中華 先要把廣東語系的粵語學好呢^^
最近, 廣州人對先前的政協提倡廣州電視台改普通話一事, 最近有一班廣州人上街抗議打壓語言呢.
香港人也有在支持, 好像今天香港也有集會抗議打壓粵語方言.
漢人都往南方遷移 當然粤語內陸比較少聽到 不過廣大的海外世界 美國 加拿大 英國 澳洲 法國歐洲等等的china town 幾乎都是流行說粤語 而不是滿大人語(mandarin) 會說粵語可以走得比較廣吧
以前洋人還以為粵語cantonese就是所謂的chinese 爲什麼? 廣東出了太多海外精英華人了 李小龍先生就是個不說mandaron的華人 他只會說粵語還有英語
上次我不知道看到哪個新聞, 說滿人不到多少%懂滿語, 其他都不會了. 只會mandarin.
人口方面,舊時統計有6600萬人講各種口音嘅粵語,全球排十六位;亦有啲統計數字話粵語使用人口有1億2千萬1。雖然粵語響中國大陸無法律地位,之但係廣東地區開放歷史有幾百年,經濟發展先過內陸,加上有香港經濟同文化發達,令粵語有好大影響力,成為香港文化同粵文化嘅根基。由18世紀開始,因為大量講粵語嘅人移民行出國,令粵語成為海外華人之中比較多人講嘅語言。
所以說學粵語有沒有價值在 個人覺得會講粵語 比會講閩南語強多了 內陸多不多人講不重要 問題就是外頭的世界就是很多人講
Hi !終於入到回應啦...有D講唔出嘅快感。
其實方言自有其地域自主性,自然發展咪得囉,何必搞秦始皇果隻...書同文、車同軌呢。
咁就要睇當權既人啦. 而家就係大陸廣州有個政協以「國際化」為名, 想將廣州電視台原本是廣州話播放改為普通話.
語言係文化之一. 點可以用「國際性」為理由, 打壓方言. 根本就係拍中央馬屁.
每個地方本來有自己獨特既語言同文化同唔同種族, 應該要互相尊重.
而家廣州人又唔係唔識講普通話. 冇理由用其他藉口打壓方言.
請看jom文章http://forums.cantoneseculture.com/forums/thread/1581.aspx
睇落係廣州人自身不珍惜廣府話,而非所謂政府打壓之罪!雖然曾有州官之措施不甚恰當,但絶非他一手造成青年懂4國語言反而不懂廣話吧!睇落似被人借題發揮多尐噃!廣州的父母們亦脫離不了責任,唔可以有事既時候責任就歸咎於中共或政府打壓啩!
莫講話廣東話咁大影響力既方言,連潮州話及客家話都無話受打壓,讀書用普通話好合理,生活交際邊個管到呢?唔識母語應該怪邊個呀?即使世界任何國家任何地方既語言專家都知係怪父母!請理智既父母反醒一下,點解仔女唔識母言?"母語"係乜意思?
廣東話末落在於父母意識形態改變,全部都望子女成龍成鳳,迫到個腦爆晒,多國語言....唉!有乜法子唔忘記祖宗語言呢?
保護廣州話該從父母做起,"聽講讀寫"就從出世開始學習"聽",直到"講"母語都係父母影響力行頭!請問專家門既見識去左邊呀?
自己唔珍惜,叫人點同你珍惜呀?
自己唔尊重自己"母語",叫人點去尊重你既母語?
睇本人篇送文章既人唔該清醒尐,咪以為我喺度掉轉槍頭,而係自我反醒某方面問題癥結所在!
撐粵語運動,出發點是甚麼?
請用以上網址看看jom文章,然後再想想是否該用”中央打壓粵語”等用語,有些人甚至誇張用語”正在消生失的羊城”,唉….我尚未感受到國家有真正打壓方言意圖和動作!這些都是某些人舉動不當或有其他未為人知的隱情,為甚麼鬧得那麼厲害?
或許有些人以為我為國家說話,有必要嗎?
其實應該反省一下母語沒落誰最大責任?那些擦字行為誰知道是誰幹的?
不論是廣州話還是客家話,甚至閩語系語言都不會去掉,以前潮客兩大系人甚至北方人學廣州話是因為經濟條件優勢問題,目前及不久將來在彼此消長狀態下,優勢漸漸平衡,國內發展潛力必舉世矚目,所以大氣候大趨勢是港人學普通話,為甚麼?理由跟歐美及其他外國人學普通話情況一樣,是為了國內的經濟機遇,需要生存的自然自我增值,何需大費周章去打壓廣州話或其他方言呢?
是不是完全都是廣州人不珍惜廣州話這個不能說死.
有部份人可能是這樣, 在家裡不多講廣州話, 在學校已經是普通話教學, 在外面社會也幾乎必要用到普通話溝通. 廣州話的100%環境不復存在.
這就自然有很多詞彙不會用, 不會講.
現在的環境也使廣州話的普遍使用率降低.
例如: 學校是以全普通話授課, 因為不只有廣州原居民就讀, 而且國家必然是推行普通話. 等於讀文章, 溝通, 對話都必須以普通話為主.
廣州話母語課程取消. 學校內沒有母語課程.
周圍生活環境改變, 廣州外來居民移居廣州越來越多, 以致在外與人溝通還要大部份用到普通話.
廣州還有廣州電視台, 如果廣州電視台改全普通話廣播, 那聽到廣州話的地方就可能只有家裡及同鄉村同社區.
而在家裡學到的只不過佔十分二到三而已.
光看台灣的國語教學, 學校, 公司, 政府單位都幾乎是國語. 人的回家時間少. 小朋友不太會台語, 與爺爺婆婆溝通很難. 只知道國語詞彙.
幾年前才推動鄉土語, 閩南語, 客家語, 山地語.
香港和澳門真是比較幸運的地區, 生活, 學校, 政府單位, 媒體全面100%廣東話. 我們很幸運.
國民政府遷台後推行的國語政策,其利弊正好可供粵人參考
好處是目前除了少數高齡人士之外,國語在台幾乎人人可以暢行溝通
後遺症就是台語逐漸式微,年輕一代幾乎無法完全以通暢流利的台語表達
就連父母雙方均為純粹台灣本省籍貫者,母語傳承斷層脫節之情況亦相當嚴重
年輕人不是無法以純正台語表達,就是只能聽或說生活上較為常用之語詞
港粵若強行推動普通話,傳統深層粵語文化之逐漸流失亦可預見...
就是看台灣的國語政策, 台語現流於普通對話, 沒有用於文字上, 有些詞彙, 年輕人都不知道了.
不過, 普通話成為官話, 大勢所趨, 百幾年, 幾百年後, 會想像得到, 方言只剩下幾個強勢的.